关于加强离校未就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管理质量,加强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分类管理,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对离校未就业学生帮扶的实效性,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离校未就业学生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分类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保证和政治基础。结合不同学生特点,做好分类指导和针对性帮扶,既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增强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及时发现和掌握离校未就业学生的问题,做好危机预防和前期教育,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加强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分类管理和针对性帮扶,对于探索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就业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推动学院就业工作上水平,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学生特点建立分类指导的规范化工作机制
在开展学生就业工作中,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特别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的针对性帮扶管理工作。各部门、系部要对这些学生逐一了解、逐一建档、逐一定策、逐一帮扶,建立规范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帮扶效果。
(一)掌握基本情况
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要通过谈话、问卷、查档、走访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基本数据库,并随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更新调整,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就业办要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与检查。
(二)建立工作档案
各系部要建立学生针对性帮扶管理工作档案。其中,辅导员负责档案的建立、更新、整理和归档工作,各系部就业工作小组负责建档工作的统筹协调,就业办负责对全校各系建档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1.档案的建立。要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档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与学生的联系情况、离校未就业原因开展思想教育和帮扶情况、教育的效果情况等,认真填写《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学生动态及工作情况记录表》、《学生谈话记录表》、《学生帮扶工作情况记录表》等材料。
2.档案的整理更新。各系部要将工作情况实时记入就业工作档案,做到详细、准确、及时。要注意留存原始材料,尤其是与学生及家长沟通、联系的书面或音像资料。要定期对档案进行梳理和研读,分析学生的动态变化,根据学生需求提供相关工作岗位,帮助学生尽早实现就业。
3.档案的保存。档案系专职就业人员负责保存。要注意工作的保密性,防止学生隐私泄露。
(三)做好教育帮扶工作
1.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要通过学生本人、指导教师、班主任等多个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将学生的变化情况实时记录到《学生动态及工作情况记录表》中,做到事事有记载。开展学生思想变化和求职意向变化的专项调查,掌握学生动态,做好应对工作。
2.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辅导员要随时联系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予以特别关注。要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将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反馈给家长,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求职工作。与学生谈话和与家长沟通的情况要如实填入《学生谈话记录表》。
3.结合学生实际做好专业化指导。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老师的专业优势,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帮扶,提升帮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工作开展情况填入《学生动态及工作情况记录表》。
(四)强化协同帮扶
各系部要按照一人一策、一人一帮的原则,为学生制定一套量身定做的就业帮扶计划,确定一名帮扶联系人,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学生的成长帮扶,做到措施实、招法灵。要加强广大师生的协同联动,形成帮扶合力。一是发挥朋辈模范带动作用,建立“一帮一”、“手拉手”的互助机制,推进不同特点学生分类帮扶的良性互动。二是发挥教师联动引导作用,提升系部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其他职能部门参与的力度和广度。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填入《学生帮扶工作情况记录表》。
三、为开展离校未就业学生分类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分类管理工作是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各系部要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将其作为重要的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系部党支部书记牵头此项工作。
(二)抓好队伍建设
为扎实有效地推动离校未就业学生分类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要加就业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教师在日常谈心、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要经常开展工作自查、互查,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制定改进措施。要每年举办针对学生帮扶联系人的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帮扶技巧和能力,促进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三)完善制度体系
各系部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文件要求,建立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梳理排查、建档分析、教育指导、协同帮扶和效果评估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并切实抓好工作落实。